和田玉,英文名Nephrite。古名昆侖玉,摩氏硬度在6.0-6.5之间,折射率为1.61-1.62,产自中国新疆和田,是有名的珍稀玉种....... 清代《玉纪》记载和田玉“体如凝脂,精光内蕴,质厚温润,脉理紧密,声音洪亮”,极具收藏价值。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,并含铁、锰等微量元素,颜色基本单一,主要分为白、青、黑、黄、绿等五大类,而以白玉最为珍贵。飘花、色带较多的和田玉种也非常独特、美丽,值得珍惜拥有。 和田玉是我国四大国石之一,自古以来便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,它不仅象徵着“智、仁、勇”的君子品德,也象徵着“美好、高贵、吉祥、温柔、安逸”的世俗情感。
和田玉的故事
和田玉的显赫身世,在于她的历史。早在新石器时期,昆侖山下的先民就发现了和田玉,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,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“玉石之路”,即后来“丝绸之路”的前身。
殷商时期,和田玉进入中原,从新疆经过甘肃、陕西或山西运抵河南,路途漫长,弥足珍贵。传说在2900年前,周天子穆王乘八骏大辇,出玉门登昆侖,受到西王母的热烈欢迎,曾载玉万只而归。传说归传说,和田玉的确是在周朝成为政治生活的一部分,不论祭祀、礼仪,还是朝见皇帝,都有一套完整的规定,国家生活重礼崇乐的玉文化传统基本定型。
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的代表,在王权社会裏,玉是皇权的象徵,比如我们知道的传国玉玺,只有得到传国玉玺及老皇上的诏书,才是名正言顺的当朝天子。由于这些重器都是由和田玉製作,所以说和田玉是中国玉文化的代表;在现代社会和田玉是“国玉”。许多重器如奥运会徽、会章、奖牌,上海世博会的会徽、会章等等,都是由和田玉製作,所以说和田玉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常巨大,这也是其他玉种无法相比的。
和田玉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在于它与儒家文化的完美结合。可以说和田玉一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人格精神,体现了物质美与精神美的高度统一,宛如一部美轮美奂的儒家典籍,镌刻了人类的道德诉求。不论是管子的“九德”论,还是孔子的“十一德论”,以及许慎概括的“五德”论,都是儒家学者借玉载德的完美体现。
和田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,还存在着许多值得去探索和发掘的文化价值。和田玉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之一,它必将被继续发扬光大。
认识和田玉
和田玉有两个来源,一是山料,二是籽料。“籽”是一个很通俗的说法,就是石头籽。我们经常接触的籽料,相对来说都比较小。籽料最早其实就是山料,由于地壳的变动或地质灾害,使山料崩塌落入河床,经过河水亿万年的沖刷,把石头的棱角全磨去,就成了籽料。因为水有滋润作用,籽料往往温润圆滑,光彩照人。那些直接从山中矿藏开採出来的玉料,就是山料。山料没有经过河水长时间的沖刷,保持着石料原石的状态。
一般情况下,籽料的品质要高于山料。但这不是绝对的,不是说籽料就一定比山料好,确实也有非常优良的山对的,不是说籽料就一定比山料好,确实也有非常优良的山料。山料可以开採出大尺寸的材料,比如元代玉器的代表——渎山大玉海,还有清代的——大禹治水玉山子,都是用两块巨大的新疆和田玉雕刻而成的。
1、山料的特点 块度有大有小,呈明显的棱角,品质不如籽料玉石,略显得粗糙,能看的出颗粒感,不带皮色,油性差。有的山料靠近外部有红糖的颜色。
2、籽料的特点 块度比较小,一般为卵石形状,表面很光滑圆润,带皮色(玉料的疏鬆部分或绺裂处受到矿物的侵入形成的颜色)。由于受到长期的沖刷,自然的分选,可以说籽料是大自然精心筛选的优良玉料,价值仅次于羊脂玉。 除了山料、籽料之外,还有山流水料。所谓山流水料,就是在大自然中经过自然的风化、雨水沖刷、泥石流等作用后从山上自然剥落,在自然作用下被运到了河流上游的玉料。它的外形、特点、质地介于山料、籽料之间。
按成分和颜色,和田玉可分为:
白玉
含闪透石95%以上,颜色洁白,质地纯净、细腻、光泽滋润,为和田玉中优质品种。在汉代、宋代、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,都极为重视选材,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“重器”。
羊脂白玉 白玉中的上品,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%,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。同等重量玉材,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。汉代、宋代和清乾隆时代极推崇羊脂白玉。
青白玉
质地与白玉无显着区别,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,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,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。
青玉
含透闪石89%、阳起石6%,色淡青、青绿、灰白均称青玉,颜色匀净,质地细腻,呈油脂状光泽。储量丰富,是历代制玉採集或开採的主要品种。
黄玉
基质为白玉,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。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:密蜡黄、粟色黄、秋葵黄、黄花黄、鸡蛋黄等。色度浓重的密蜡黄、秋葵黄极罕见,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。在清代,由于黄玉为“皇”谐音,又极稀少,经济价值一度超过羊脂白玉。
糖玉
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,深红色称“糖玉”、“虎皮玉”,白色略带粉红的称“粉玉”。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,可製作“俏色玉器”。以糖玉皮壳籽料掏腔製成的鼻烟壶,称“金裹银”亦能增值。
墨玉
透闪石中夹石墨、磁铁成分即成黑色。墨玉多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夹黑色斑纹,依形命名为“乌云片、淡墨光、金貂须、美人鬓”等。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黑,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。墨玉呈蜡状光泽,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,多用于製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。
碧玉
产于准葛尔玉矿,又称天山碧玉,呈灰绿、深绿、墨绿色,有颜色纯正的墨绿色,也夹有黑斑、黑点的深绿色。碧玉含透闪石85%以上,质地细腻,半透明,呈油脂光泽。
温馨提示:
要注意定期清洁清洗,用软布擦拭乾净;避免与硬物摩擦、碰撞,以免损伤碎裂;避免与高温或火接近;避免与强酸、强硷等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接触。须细心呵护、保养,才能常保光泽如新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myyufu.com/3741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