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田玉按照产出地的不同,可分为:籽料、山流水、山料三种类型....
1.籽料:又名子儿玉,是指原生矿剥蚀被沖刷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。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的河滩中,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。它的特点是块度较小,常为卵型,表面光滑因为它年代久远,长期受水的沖刷、搬运、分选,去其了糟粕,留存了精华。或深埋于土下,几异其坑,饱吸了大地之精华。所以籽玉一般质地较好,因它吸饱喝足,温润无比。
籽玉又分为裸体籽玉和皮色籽玉。裸体籽玉一般采自河水中,而皮色籽玉一般采自河床的泥土中。所以皮色籽玉的年代更为久远,一些名贵的籽玉品种如:枣皮红、黑皮子、秋梨黄、黄蜡皮、洒金黄、虎皮子等等,均出自皮色籽玉。
2.山流水 :名称是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的。它是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,并由河水冲击至河流中上游而形成的玉石。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,块度较大,棱角稍有磨圆,表面较光滑,年代少久远,比籽玉年轻。
3.山料:又称山玉,或叫盖宝玉,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。山料的特点是块度不一,呈棱角状,良莠不齐,品质常不如山流水和籽玉。严格的说山料没有经过大自然的洗礼,没有饱吸宇宙之精华,应当叫它为玉石,不应当叫玉。
另外,和田玉按颜色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种类:
1.白玉:白玉是和田玉中特有的高档玉石,块度一般不大。白玉在世界各地软玉中极为罕见。白玉子是白玉中的上等材料,色越白越好。光滑如卵的纯白玉子叫“光白子”,品质特别好。有的白玉经氧化表面带有一定颜色,秋梨色称“秋梨子”,虎皮色的虎皮子,枣色的枣皮子,都是和田玉名贵品种。羊脂玉因色似羊脂,故名。质地细腻,“白如截脂”特别滋蕴光润,给人以刚中见柔的感觉,这是白玉子中最好的品种,目前世界上以此种为佳,产出十分稀少,极其名贵。 青白玉以白色为其基调,在白玉中隐隐闪绿、闪青、闪灰等,常见有葱白、粉青、灰白等,属于白玉与青玉的过度品种,在和田玉中较为常见。
2.青玉:青玉由淡青色到深青色,颜色的种类很多。和田玉中青玉很多,常见大块者。近年,见有一种翠青玉,呈淡绿色,色嫩,质细腻,是较好的品种。
3.黑玉:主要含分散的碳质或石墨而呈灰黑色或灰黑与白色相间的条带。如果完全是黑色的,称墨玉。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,其墨色多为云雾状、条带状等。在整块料中,墨的程度强弱不同,深浅分布不均,多见于与青玉、白玉过渡。一般有全墨、聚墨、点墨之分。全墨即黑如纯漆者,乃是上品,十分少见。聚墨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较聚集,可用作俏色。点墨则分散成点,墨玉大都是小块的,其黑色皆固含较多的细微石墨鳞片所致。
4.黄玉:是地表水中褐铁矿渗入白玉中造成的,颜色由淡黄到深黄色,有栗黄、秋葵黄、黄花黄、鸡蛋黄、虎皮黄等色。黄玉十分罕见,在几千年采玉史上,仅偶尔见到,质优者不次于羊脂玉。
和田玉的鑒别
和田玉的价值虽不及硬玉高,但它也有个鑒别真伪的问题,通常用来冒充软玉的有以岫玉为代表的普通玉石,新近出来的有俄罗斯玉和青海玉,与玻璃料。
1.软玉与岫玉的辨别。
和田玉其质地、硬度和比重都有一定的指标;而岫玉则是产于辽宁岫岩县,其质地、硬度和比重都不及和田玉。加上岫玉开採量大,物因多而贱,故市场价格非常便宜。
岫玉由于质地细腻,水头较足,呈卉状至油脂光泽,所以常常把它做旧,来冒充老的和田玉。但岫玉性较软,易吃刀,鑒别的最好办法是用普通小刀刻几下,吃刀者为岫玉,纹丝不入者为和田玉。如果身边没有带刀,只要细看雕刻时的受刀处,和田玉受刀处不会起毛,而岫玉则有起毛。此外,手感岫玉也较轻,敲击时声音沉闷黯哑,不像和田玉清脆。
除了岫玉,还有其他普通玉石用来冒充和田玉,其鑒别方法大致同上。
2.和田玉与俄罗斯玉、青海玉的辨别 。
我国青海和前苏联中亚地区,现在也出产一种玉,俗称青海玉和俄罗斯玉,估计皆为天山山脉的支脉所产,故而矿石的成分相似。这种玉多为白色,看上去也似蜡状油脂光泽,因此很容易冒充白玉,而且它的硬度和白玉一样。但这种玉所含石英质成分偏高,因此与白玉相比,质粗涩,性粳,脆性高,透明性强;经常日晒雨露,容易起膈、开裂和变色。特别是将和田玉与俄罗斯玉放在一起加以比较,一个糯,一个粳;一个白得滋润,一个则是“死白”,其高下之别不言自明。同时,敲击时一个声音清脆,一个沉闷,也不难分辨。
3.和田玉与“料”的辨别 。
市场上通常还以玻璃来冒充和田玉,俗称“料”。这方面的鑒别相对不是太难,一般说来,玻璃颜色一气呵成,没有自然变化,里面有料泡(有的可以通过雕工把料泡做掉);其质料比较纯,比较纯洁,不像和田玉有玉茎,有绵状、萝蔔丝状等自然结晶状;用放大镜观察,玻璃的毛孔比和田玉粗得多,断口呈亮碴贝壳状,和田玉则呈暗碴参差状;玻璃的硬度低,容易吃刀,和田玉则硬度高,不吃刀;此外,把玻璃料贴在脸上感觉敏感的部位,其凉的程度低于玉。此外,敲击时一个声音沉闷,一个清脆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myyufu.com/3768.html
